7月29日,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组织召开的2025年上半年有色金属工业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协会党委常委、副会长兼新闻发言人陈学森,副秘书长、重金属部兼矿产资源办公室主任段绍甫,轻金属部兼贸易救济办公室主任莫欣达回答了媒体记者和企业代表的提问。中国有色金属报社副总编辑封云聪主持新闻发布会。 ➤新华社: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加快绿色转型,尤其是电解铝工业取得显著成效。请谈一谈我国铝工业碳达峰情况。
莫欣达: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对碳达峰碳中和这项重大工作进行了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随后,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印发《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铝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对有色金属行业实现碳达峰提出明确目标和要求。
据统计,2024年,我国电解铝直接间接碳排放量4.3亿吨左右,约占铝工业碳排放量的80%、有色金属行业碳排放量的70%。电解铝碳排放是决定铝工业碳达峰的关键,也是有色金属工业碳达峰的“牛鼻子”。为此,行业将电解铝确定为行业碳达峰的主攻方向,构建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化产业结构、强化技术节能降碳、加快清洁能源替代、推动再生替代原生为主要路径,扎实有序推进电解铝绿色低碳转型工作。
截至目前,我国铝工业取得的显著成效和实现碳达峰的主要情况体现在4个方面。
一是坚定不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电解铝实施法治化市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设定产能“天花板”,制定产能置换政策,实现电解铝产能总量控制,有效遏制住电解铝产能规模的无序扩张。2025年3月1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的《铝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提出,原则上新扩建氧化铝项目(包括使用铝土矿生产氢氧化铝的项目)需有与产能相匹配的权益铝土矿产量。这将大大限制国内新增氧化铝产能,为实现铝工业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优化能源结构,清洁能源使用比例不断提高。截至2024年底,电解铝运行产能使用绿电比例达26.2%,当年绿电铝产量超1100万吨,提前完成国家对于2025年电解铝使用可再生能源比例达到25%的目标要求。今年发布的《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2025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及有关事项的通知》等文件,为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提供政策支持并发挥推动作用。
三是重视科技创新,能耗水平保持全球领先。在装备方面,电解铝节能技术近年来得到大范围的推广使用,装备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我国2024年电解铝建成产能中,500kA级槽型产能占比达36%、600kA级槽型已超过10%,未来产能置换或升级改造将全部采用500kA级、600kA级槽型,为进一步节能降碳提供支撑。在工艺技术方面,我国电解铝能耗达国际先进水平。我国2024年吨铝综合交流电耗为13262千瓦时,比全球平均水平低超700千瓦时,比北美、欧洲等传统产地低2000千瓦时左右,多年来保持国际领先地位。2025年,在全石墨化阴极、数智化电解槽等技术与控制优化下,我国电解铝电耗指标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
四是重视再生产业发展,保级利用水平不断提升。再生铝能源消耗仅为原生铝的5%左右,能耗和碳排放显著降低。2024年,中国再生铝产量1055万吨,同比增长11.1%。大力发展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是降低有色金属产业总体碳排放强度、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我国铝工业大力推进再生铝与铝加工融合发展,预计到2025年底,再生铝在变形铝合金领域用量超过50%,铝加工产品和制品的碳足迹可大幅降低,助力我国铝工业实现碳达峰。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对于有色金属行业“双碳”工作提出的各项要求,持续提升铝工业绿色发展水平,为实现国家“双碳”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