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电铝与再生铝融合发展暨低碳铝评价研讨会在江苏南通召开
发布时间: 2023-09-22 |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绿色产品评价中心 | 阅读:

image.png

传递绿色能量,引领行业低碳发展。9月21日,绿电铝与再生铝融合发展暨低碳铝评价研讨会在江苏南通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绿色产品评价中心(以下简称“评价中心”)主办,由华劲铝业集团有限公司,南通众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协办。会议由评价中心负责人、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马存真主持。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科研院校、LW铝业加工技术中心、电解铝生产企业、再生铝回收企业、铝熔铸及加工企业、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专家和代表近80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绿电铝评价工作从前期预研、标准研制到正式启动,一直受到各相关方高度关注,铝行业普遍认识到绿电铝评价实现了绿色低碳电解铝的识别和推广应用,有助于推进有色金属行业双碳目标的实现。近几年,再生铝材已经广泛应用于建筑、包装、电子产品、汽车等领域,面对电解铝产能天花板,铝工业增量将主要依靠再生铝的发展。绿电铝与再生铝的融合发展将是中国铝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由之路。

会议期间,评价中心评价主管任孝旻博士介绍了绿电铝评价工作进展与《低碳铝评价导则及追溯指南》研制思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刘龙介绍了中国再生铝产业发展情况,全国有色标委会轻金属分技术委员会李志刚介绍了铝工业碳排放相关标准研制进展情况,全国有色标委会轻金属分委会秘书长葛立新介绍了中国再生铝标准体系建设情况。

绿电铝评价工作的开展,实现了电解原铝液和重熔用铝锭的标准化绿色产品识别和定量。评价中心统计数据显示,自6月20日评价工作正式启动以来,近三个月累计评价绿电铝产品量近100万吨,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四川、青海三省(区)。特别是内蒙古,打破了大家对内蒙古自治区的没有绿色低碳电解铝产品的“刻板”印象。这正是绿电铝评价工作的重要意义之一。不仅仅明确了传统认知中绿色产品聚集的云南产地到底多少绿电铝,更将山东、内蒙古这些传统认识中没有绿色低碳电解铝的产地的绿电铝进行甄别提炼。随着我国能源结构改革的稳步推进,绿色电力占比超过预期快速提高。这在全国全社会层面上提高了绿色用电比例。此外,政府有序引导绿色电力向高载能行业消纳倾斜,企业自发自觉投资建设分布式光伏等自备绿电项目,也将帮助电解铝生产环节进一步实现绿色降碳。

据刘龙介绍,我国的再生铝产业正处于由野蛮快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节点。国家层面鼓励提倡发展再生铝,但政策、制度、标准等配套举措方案尚有缺失,有很多挑战需要我们持续面对。国内、国际对再生铝的定义仍有差异,尚未达成一致。对再生铝产品边界的界定,碳排放计算方法仍需行业同仁充分讨论后制订标准,统一口径,实现各方统计数据、碳排放/碳足迹指标的横向可比。再生铝相关技术仍在发展过程当中,产业减碳仍有较大空间。

铝工业碳排放相关标准研制,再生铝标准体系建设的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推进当中。李志刚指出,低碳标准和再生铝标准都需要坚持系统布局、加强顶层设计;突出重点,加快完善基础通用标准;此外,要坚持稳步推进,碳中和碳达峰是近期目标与长远发展的需求,加快标准的更新升级,有序稳妥实施;坚持开放融合,扎实推动标准国际化交流合作,促进国内国际协调一致。低碳标准体系将与现有的节能综合利用标准体系,绿色评价标准相互协调配套,共同构成绿色低碳大体系。

image.png

       据葛立新介绍,现有轻金属标准体系中的铝标准主要针对原生铝为主原料的铝产品设立,我国再生铝标准体系建设是以现有轻金属标准体系为基础,针对回收铝再生利用特点,补充制定再生铝原料为主原料的铝产品适用的专用产品标准、专用检验方法标准和专用基础标准,并制、修订轻金属标准体系中原生铝主原料和再生铝主原料均可共用的部分标准。

       基于绿电铝评价工作的顺利启动和稳步拓展,再生铝产业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建设,在“双碳”目标之下,绿电铝与再生铝的融合发展将是中国铝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由之路。评价中心目前正在酝酿研制团体标准《低碳铝评价导则及追溯指南》。“低碳铝”指的是铝熔铸(合金化/精炼)之后的首个商业固态产品,其原料仅使用绿电铝和再生铝的二者之一或者兼而有之,这种组合从原料角度实现最优化最低碳,是碳足迹最低的铝产品。

image.png

       会议期间,参会代表针对企业/产品的碳排放、碳足迹概念展开了深入探讨,强烈认同需要制定科学的统一标准,对利用再生铝作为原料的铝熔铸和加工产品进行准确定义。团体标准《低碳铝评价导则及追溯指南》研制完成并发布实施后,将改变“低碳铝”产品缺少明确定义的现状,并将不同原铝原料占比的合金化产品分类按“牌号”进行定量评价。低碳铝评价工作的开展,以及相关产品碳排放标准的研制、发布和实施,将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对我国出口铝产品的各种苛刻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