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林郭勒市:打造中国绿电铝之城
在祖国北疆,内蒙古通辽市的霍林郭勒市正以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创新发展模式,全力打造“绿电铝核心生产基地”,向着 “中国・绿电铝之城” 的目标大步迈进。这里不仅是资源的富集地,更是绿色产业发展的新高地。
霍林郭勒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境内 4 个露天煤矿年产能达 5000 万吨,为早期的煤电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对绿色环保的追求,霍林郭勒市并未满足于传统的 “煤电铝” 模式,而是积极探索转型升级之路。如今,这里的风能、太阳能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利用,与煤炭资源协同发展,构建起了多元化的能源供应体系。
霍林河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堪称典范。从最初的新能源发电 30 万千瓦,发展到如今绿电装机已超 105 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容量的 37%,每年可输送清洁能源 35 亿千瓦时。这一转变不仅节约标煤约 100 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 290 万吨,更重要的是,推动了 “煤电铝” 向 “绿电铝” 的华丽转身。霍煤鸿骏铝电公司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其电解铝生产环节的绿能替代率已达到 25%,绿色能源电解铝的年产量达 23 万吨,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 110 万吨。
在产业布局上,霍林郭勒已形成了完整的铝产业链。大型电解铝企业有 3 家,产能可达 269.7 万吨,产值高达 398.24 亿元。同时,吸引了众多行业领军企业入驻,铝后加工企业发展到 21 家,原铝就地转化率达到89.1%。从 “原铝 — 铝合金 — 压铸件精深加工” 到 “原铝 — 高纯铝 — 铝箔精深加工” 等细分产业链纵横交错,累计拥有 120 余种铝后加工制品。其中,电池箔产能占全国的 40%,球型铝粉产能占全国的 80%,汽车铝型材产能占全国的 20%。
霍林郭勒市下属的3 家电解铝企业积极开展绿电铝评价,并向下游传导绿电铝的绿色低碳环境属性与价值,增强了产业链的绿色竞争力。随着增量配电网绿电替代项目的投产达效,越来越多的铝精深加工企业将用上清洁的 “绿电”。
展望未来,霍林郭勒市规划宏伟。预计到 2025 年底,新能源装机规模将达到 591.3 万千瓦,年可自发自消绿电约 230 亿千瓦时,绿电消纳占比将达 50%。到 2026 年,将形成 600 万吨氧化铝、500 万吨电解铝、100 万吨再生铝、450 万吨铝后精深加工的绿色低碳铝基新材料产业集群。